中国应急救援

定日地震应急处置专题

  • 高原高寒地区地震救援搜救队伍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陈虹;高杨;谢鹏;赵晓霞;曲旻皓;王建平;王海鹰;景鹏旭;

    本文详细梳理了高原高寒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其给搜救人员、车辆及装备,交通运输及通信带来的问题与挑战,研究给出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应急搜救的应对策略,包括急进高原搜救队伍的准备,搜救队伍高原防护知识、心理及体能训练;选派高原适应性强的搜救人员及选择合适的队伍投送运输方式;配备适应高原环境的防护与保障装备、搜救装备,便携式健康监测及急救器材,加强装备防护,平时加强装备适应性研究与测试;加强应急搜救队伍急进高原途中的防护、搜救行动期间的防护与保障,搜救行动结束后要开展急进高原搜救队伍的行动后恢复等。

    2025年03期 No.111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6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16 ] |[引用频次:0 ]
  • 西藏定日6.8级地震抗震救灾纪实

    姚学勤;李亮;高野;

    此次西藏定日6.8级地震震源浅、烈度大,破坏性强,灾害发生后,西藏森林消防总队快速响应,驰援重灾区,通过阐述此次灾害特点及救援经过,分析了抗震救灾中的主要做法与经验,并通过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的实践,为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2025年03期 No.111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4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西藏定日6.8级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分析与讨论

    张玮晶;高伟;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6.8级地震表现出烈度高、倒房多、伤亡重、受灾范围大等特点。本文通过对震后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地震灾害快速评估工作的复盘,对比现场灾害调查评估结果,分析了快速评估结果产生偏差的具体原因,初步探讨了下一步改进的思路方法。

    2025年03期 No.111 15-20+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7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 定日抗震救灾中的党建引领和政治工作机制作用研究

    张亚;

    定日抗震救灾有效应对高寒缺氧等不利条件,充分发挥党建引领和政治工作保证作用。注重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统一思想行动,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汇聚为救援力量,救中有防、防救衔接理念转化为救援质量,精准治理、依法管理理念体现为救援效果。注重用强大的组织功能发挥党员作用,具体体现为强化战斗堡垒、做好党群动员、发挥党员作用的实践链路。注重用有效的政治工作激发战斗精神,紧贴任务进程搞好思想发动,聚焦制胜打赢强化管理关爱,用好身边典型升华战斗精神,做好民族工作巩固团结局面。

    2025年03期 No.111 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9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西藏定日与青海玉树地震救援情况对比分析

    高娜;原丽娟;

    西藏定日地震与青海玉树地震均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即发生在高原高寒地区,震区平均海拔高达4000米左右,且夜间温度低至零下10摄氏度左右,这些因素极大地增加了抢险救灾的难度。本文从人员伤亡、救灾组织与响应速度、救援力量调配以及空中救援力量对比这四个维度,对两次地震的应急响应和救援情况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西藏定日地震的救援工作在组织协调、响应速度、技术应用等方面显著优于青海玉树地震。这得益于我国应急救援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技进步。

    2025年03期 No.111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7K]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高原高寒环境下救援行动的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以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为例

    胡逸凡;田兵伟;常颖;

    以“1·7”西藏定日6.8级地震为例,系统分析了高原高寒环境下应急救援行动的特点、难点;就如何提升高原高寒环境下应急救援能力的问题,主要从人员保障、装备与通信保障、综合协调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提升高原高寒环境下的救援效率与安全性提供解决方案。

    2025年03期 No.111 3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 西藏定日6.8级地震人员死亡特点分析及应急工作的思考

    刘晶晶;严瑾;

    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通过与近年来同等级别地震案例对比,围绕人员死亡数量规模、重灾区范围、信息时间变化规律三方面对死亡特点进行了总结,并开展了原因分析,最后针对提高房屋抗震能力、推进救灾科技支撑能力、加强灾情核查报送能力、发挥民族工作的指导服务能力共四个方面提出了启示与建议。后续还将进行重点震例的全面复盘,就指挥决策、物资需求、现场组织、指挥调度、救援行动方面开展进一步的对比分析。

    2025年03期 No.111 4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3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 西藏定日地震视角下高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优化路径探析

    吴应权;

    以2025年1月7日西藏定日地震为例,分析西藏定日地震应急救援物资运输保障的实践情况,剖析高原高寒地区应急物资运输面临的现实困境,从“协同+共享+补充”“储备+实战+管理”“监测+响应+处置”等方面,对加强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救援物资运输保障工作提出针对性的优化路径,旨在为今后提升高原高寒地区应急救援物资运输保障能力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

    2025年03期 No.111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1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搜救技术与地震救援能力建设

  • 绳索救援中抓结系统动态坠落安全性能测试研究

    孙玉河;刘立文;刘帅;

    为了填补国内抓结系统动态坠落测试数据空白,提高抓结系统安全性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绳索救援因坠落导致伤亡事故的发生。本试验通过搭建动态坠落安全性能测试试验平台,进行动态坠落试验测试抓结系统的抗冲击强度、屈服极限等,观察记录不同圈数抓结坠落后的失效形式、形变程度、受力变化等情况,研究分析了各抓结系统力值数据,对不同抓结系统进行了安全性能综合评价。

    2025年03期 No.111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3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 重型套具支撑技术在建筑坍塌救援行动中的应用

    唐虎潇;

    支撑技术是消防救援人员在建筑坍塌事故救援中必备的专业技能,本文通过对建筑坍塌救援现场安全措施应用分析,将四种类型的重型套具支撑系统的应用程序按照测量、组装、就位、固定、安全检查五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为救援人员使用重型套具支撑技术提供理论支撑,为重型套具支撑技术应用提供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

    2025年03期 No.111 59-64+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6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基于云边协同的多级联动应急指挥体系框架研究

    边路;王杨;张琛;童波;张明月;

    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发与突发事件复杂化的挑战,传统集中式应急指挥体系在信息传递、数据整合与实时响应方面的固有局限性日益凸显。本研究基于云边协同体系,提出了适配“省-市-县-乡-村”分级管理模式的多级联动应急指挥体系框架。研究首先系统分析了当前应急指挥体系存在的信息滞后、数据孤岛与通信脆弱性等核心问题,创新性地提出通过在灾区边缘部署轻量化处理节点,实现数据预处理与局部决策的解决方案,有效缓解云端计算压力。该体系构建云-边-端三级协同体系,重点突破多源数据实时采集、分级决策与融合通信等关键技术,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与资源动态调度。研究表明,该体系能够显著降低灾害现场响应时延,提升指挥决策效率,增强极端环境下的系统稳定性。本研究为全灾种、大应急场景提供了高效智能的应急指挥新范式,对推动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2025年03期 No.111 65-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7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 高原高寒地区驰援救灾人体恢复性特征研究

    张远航;王洋;倪景玉;汪啸;卜想;夏剑秋;

    高原高寒地区地理环境特殊、自然灾害频发,驰援救灾人员身体面临严峻挑战。本研究以中国国际救援队队员为测试对象,在高原高寒地区开展模拟救援作业测试。监测发现救援队员的血氧、心率、血压、压力值变化经历影响期、恢复期、稳定期,且影响期症状影响救援效率,故在救援队伍建设过程中需加强健康保障与监测、后勤管理、适应性训练,加大装备研发使用以及开展应急演练。研究结果为科学制定健康保障策略、合理安排救援任务提供参考,对提升救援效率与保障人员身心健康具有指导作用。

    2025年03期 No.111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0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4 ] |[引用频次:0 ]
  • 社会应急力量地震救援能力建设现状与思考

    张峰;卢向阳;金仲宝;贾荣光;张昊;

    随着国家应急救援力量体系的不断健全,社会应急力量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梳理我国社会应急力量地震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现状、问题和发展方向,结合社会应急力量地震专业救援队伍培训和分级测评工作,对我国社会应急力量地震救援能力建设提出几点工作建议,助力社会应急力量地震救援更好发展。

    2025年03期 No.111 79-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5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 消防救援队伍地震救援装备物资管理现状分析与优化

    马逢;

    目前,我国地震专业救援队伍数量超过5000支,其中包括国家级地震救援队和各地消防救援队伍,在跨区域乃至跨国救援任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1])。然而,一些队伍在执行任务时所依赖的后勤保障体系仍存在诸多不足,尤其是在地震救援装备物资的日常管理和装载运输方面的问题,对快速展开跨区域救援行动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地震救援装备物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装备器材和应急食品的储运、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装备效能的发挥,并尝试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升整体管理效能。

    2025年03期 No.111 84-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4K]
    [阅读次数:2 ]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 “兵团卫士·2024”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的启示和思考

    卜鹏远;

    新疆地处欧亚地震带,地震活动强度大,频度高,分布广,是中国大陆地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为检验和提升兵团各级防范地震灾害的能力水平,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兵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联合第四师可克达拉市组织实施了“兵团卫士·2024”地震应急救援综合演练。通过演练的规划组织与实施,验证了演练方案的有效性及演练流程的可操作性,全面检验了兵、师、团三级抗震救灾指挥机构运行效能和参演队伍的应急救援能力和水平。整个演练引导我们积极思考现行防震减灾救灾工作与构建新时代兵团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问题,对于做好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的防震减灾救灾工作具有实际启发意义。

    2025年03期 No.111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1K]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5 ] |[引用频次:0 ]
  • 下载本期数据